查看原文
其他

开年综艺观察: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爆红,文化内核比网感更重要?

腾讯传媒 全媒派 2017-02-10

被称为“满足所有对古代才女幻想”的16岁少女武亦姝,这两天频繁登上头条。作为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下称《诗词大会》)冠军选手,反应快、“库存”多的她成为鸡年第一位综艺网红。

 

节目收官之战收获当天酷云实时数据和CSM数据的双冠:

 


另一边,首档明星读信的节目《见字如面》意外走红网络,无法抗拒的“文化气质”并没有抬高收视门槛,最新一期播出后登腾讯视频综艺热播榜首(2月7日),总播放量近5000万,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1。

 


这两档节目看似并无走红路径可循:一非强调网感的“年轻属性”,二无刻意套路的情节设置,却实实在在掀起春节档综艺热潮。

 

这是传统节目形态的回归信号吗?是否代表受众口味突变?全媒派(qq_qmp)分析认为,这两档节目并不是逆市场规律而行,而是恰好满足受众在娱乐之外,对文化内核的期待与需求。

 

“清流”突围

 

综艺市场本来就应该满足不同受众圈层需求,但目前过于追求“网感”的节目已主动放弃注重文化属性的人群;而面对污力滔滔、娱乐指向明确的节目,这一部分受众也早已放弃观看。《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在这样一个断裂契机出现,说是“清流”,其实是把受众重新找回来。

 

以《诗词大会》为例,我们从节目具体模式说起。作为一档知识竞赛型的节目,整体上设置了个人追逐赛、攻擂资格争夺赛、擂主争霸赛三大环节。

 

个人追逐赛的九道题中,有九宫格猜诗题、选字题等形式,一名挑战选手与百人团之间进行“以一敌百”的对决,而此时场外观众也可以同步答题。

 

节目选取的诗词门槛不高,许多是中学课本常见的,这也大大调动起观众们的参与性。当然,诗词内容的跨度也是十分丰富,从《诗经》到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等,以及近代诗词,挖掘每个人心中深埋的文化与历史之根。

 

攻擂资格争夺赛设置的则是“一对一”的强强对决,还玩起了“飞花令”,颇有古人吟诗作对的风范,却又不失一档现代竞技节目的心跳感。

 

#视频:武亦姝陈思婷飞花令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372zck2r4&width=500&height=375&auto=0

擂主争霸赛攻擂者和守擂者的终极对决中,设有沙画题、文字线索题等趣味题型,选手随时抢答,观众更是可以同步烧脑。在这一来一去中,无形间让观众脑海里沉寂已久的诗词细胞得以活跃,也涨了不少新知识。

 

此外,在《诗词大会》、《见字如面》中,人物也是其中的核心元素,甚至是点睛之笔。虽然没有请来流量咖吸引庞大粉丝群,但亮点人物靠着节目里的精彩表现实力圈粉。

 

《见字如面》一众实力派演员,生动演绎一封信就是一场戏。一字一句,在他们念出来,是情景的再现,节目的故事性、感染力也由此增强。

 

#视频:黄永玉&曹禺君子之交王耀庆&张国立同场飙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022ygvgdf&width=500&height=375&auto=0
而在《诗词大会》里,既有颜值与才情兼备的选手们、气质与节目十分相契的主持人董卿,又有博学多识还时不时卖个萌的教授嘉宾,也使得诗词本身的韵味从书本中解放,让古典文化的魅力贴近现代观众。

 

破除“引进”迷思

 

国内综艺节目引进海外版权已成惯例,“微创新”并没有触碰到节目内核,沿用的依然是被引进方的思路与模式。得益于模式借鉴的收视甜头,国内综艺多在嘉宾配置、舞台效果上追求极致、重金投入,而模式单一的行业现状却鲜少改变。

 

然而,《诗词大会》由央视自主打造,纯中国味儿的原创节目。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古籍研究所副研究员方笑一作为节目命题专家,撰文透露《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一开始就对节目有明确定位:希望大家能贡献一种“熟悉的陌生题”。

 

“所谓‘熟悉’,就是命题范围基本上限于观众熟悉的名家名作,避免相对冷僻的作品。所谓‘陌生’,就是设置具体考点时,又常常在这些名作中容易混淆的字词、容易忘记的对联、容易忽略的名物、容易记错的典故上‘挖坑’。”

 



事实上,“文化”是个大概念,将其浓缩于一档节目之中还要保有旺盛的生命力,绝非易事。《诗词大会》选取的是“古诗词”作为小切口,而《见字如面》则从书信与情感联络出发。

 

《见字如面》由曾打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关正文一手策划,由读信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将观众带入信文背后的故事与深情之中,将书信文字这一种古老的沟通形式以视听的方式重现,完成一场与历史的对话、与人生的交谈。

 

节目与英国“名人朗读会”(letters live)形态接近,但跳脱出线下朗读会的形式,作为系列节目播出。张国立、王耀庆、归亚蕾们,带入角色与情感演绎秦军将士家书、蔡琴对杨德昌的倾诉、黄永玉与曹禺的书信往来等等,极简的情节设置,信件之外的“留白”让观众自己体悟。《见字如面》导演关正文说,“有文化的观众会让没文化的导演丢掉饭碗。”

 

《见字如面》还设有专家点评环节,为观众铺垫及解读时代背景、书信意义

 

播出节点紧跟“开年”契机

 

《诗词大会》在春节档热度升温,与年味淡、剧荒的时间节点衔接,清新的文化面貌把观众从晚会综合症拯救出来。

 

春节本质上是文化符号与仪式象征,就《诗词大会》而言,它恰好在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激发人们的文化归属,跨越不同年龄层的收视群体,成为“合家欢”节目代表。

 

此外,在互动推广策略上,《诗词大会》用H5的形式送出私人定制的2017个人诗句:

 


《见字如面》也征集起有故事有情感的个人书信。这波场外助攻让吃瓜群众终于从一大波娱乐冗余节目中跳出来,用更实际的行动寻找触动自己的一句诗、分享开故事,或是放下了手机,提起笔来给思念的人写上一封信。

 

最后,欢迎大家留言与全媒派(qq_qmp)互动讨论:

 

回归文化内核的节目是否打动你?

让你印象最深的节目片段是什么?

还有哪些优质节目想要推荐?


参考文章:

澎湃新闻:《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揭出题奥秘:熟悉的陌生题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1409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